港股车企这一年:5家营收过千亿,11家库存上涨
国内乘用车市场正在回暖。
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数据显示,3月份国内狭义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达158.7万辆,同比增长0.3%,环比增长14.3%。其中,3月份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销量达到54.3万辆,同比增长21.9%,环比增长23.6%。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与此同时,港股12家汽车整车企业也悉数披露2022 年年度报告。据时代周报统计,12家汽车整车企业中有9家企业去年营收增长,5家公司去年净利润增长,2家公司去年研发费用超过100亿元;同时,整体新能源车的销量及交付量更是同比大幅增长。
就2022年来看,新势力虽然来势汹汹,但还不足以撼动传统车企的根基。在港股上市的12家车企中,销量上,最近降价很猛的东风集团(00489.HK)拔得头筹,携埃安卷入战场的广汽集团(02238.HK)排名第二,all in新能源的比亚迪(01211.HK)排名第三。
新势力除了理想汽车,大部分还在生存线上挣扎,蔚来(09866.HK)、小鹏汽车(09868.HK)、零跑汽车(09863.HK),分别亏损145.59亿元、91.4亿元、51.09亿元,分列业绩亏损前三。
5家企业营收超千亿
据港股汽车整车企业2022年业绩来看,12家企业中有5家企业营收突破1000亿元。其中,比亚迪2022年营收居首,营收达到4240.61亿元;北京汽车(01958.HK)以1904.63亿元的营收位列第二;吉利汽车(00175.HK)以1479.65亿元的营收位列第三。此外,长城汽车(02333.HK)、广汽集团分别以1373.4亿元、1100.06亿元的营收位列前五。
这其中,比亚迪业绩增幅最大,归母净利润166.2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45.86%。据财报披露,公司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先行者和领导者,已于年内停止燃油车整车生产,聚焦新能源汽车业务发展;同时,凭借精准的战略布局及深厚的技术积淀,再次问鼎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
北京汽车则在财报中表示,收入同比上升8.3%主要是由于北京奔驰收入增加所致;与北京奔驰相关的收入由2021年的1679.66万元增至2022年的1831.55万元,同比上升9.0%,主要原因为北京奔驰销量上升及高价值车型占比增加影响。
同时,去年业绩增长的还有长城汽车、北京汽车、吉利汽车、广汽集团,同比分别增长22.9%、8.77%、8.5%、6.28。长城汽车表示,2022年尽管受芯片结构性短缺、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高位运行等诸多不利因素冲击,但在购置税减半等一系列稳增长、促消费政策的有效拉动下,中国汽车市场在逆境下整体复苏向好,实现正增长。
此外,业绩亏损前三的是蔚来、小鹏汽车、零跑汽车,分别亏损145.59亿元、91.4亿元、51.09亿元。对此,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近日发表主题演讲时表示,“去年蔚来确实赔了一些钱,但是如果去看我们赔在哪儿了,我觉得还是要和大家说一说,我们主要还是赔在研发上了,但研发的赔钱我觉得它是投资。”
小鹏汽车在财报中表示,设计、生产、销售及维修智能电动汽车属于资本密集型业务,公司自成立至今仍在产生亏损和负经营现金流。零跑汽车则表示,经营亏损增加主要由于销售开支、行政开支、研发开支等经营开支增加。
老牌车企发力新能源
在港股上市车企中,东风集团销量乘用车销量第一,2022年全年累计销量达到246.45万辆,但同比下滑11.19%。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统计数字,按国产商用车和乘用车的销售总量计算,东风集团股份2022年市场占有率约9.17%。
其后,广汽集团2022年整车销量达到243.38万辆,同比增长13.5%。对此,广汽集团表示,汽车产销量分别优于行业平均12.6和11.4个百分点,产销规模稳居国内汽车企业集团第四名,市场份额提升至约9.1%。
此外,比亚迪2022年整车销量位居第三,为186.85万辆,同比大幅增长152.46%。吉利汽车、长城汽车整车销量也达到100万辆,分别为143.3万辆和106.17万辆。
值得注意的是,在比亚迪整车销量中,有186.35万辆为新能源车,占比达到99.73%。
据悉,比亚迪已于2022年全面停止燃油车整车生产,聚焦新能源汽车业务发展。根据中汽协数据,2022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市占率达27%,同比2021年增长近10个百分点。
在新能源车销量方面,东风集团和吉利汽车亦不甘示弱,2022年销量双双突破30万辆,分别为34.61万辆和32.87万辆,分别增长115.5%和300%。
其中,东风集团旗下新能源品牌岚图汽车销量19409辆,同比增长185.8%;吉利汽车旗下新能源品牌极氪汽车自2021年10月23日开启批量交付以来,2021年已交付6009辆,2022年共交付71941辆。
此外,广汽集团2022年新能源车总销量达到27.14万辆;其旗下新能源品牌广汽埃安的销量就达到27.12万辆,同比增长125.67%。
据悉,广汽埃安自2020年实现品牌独立运营以来,已完成股份制改造,并完成由人保资本、南网能创、国调基金、深创投、中信金石、广州产投集团或其旗下基金或机构联合领投的战略融资,投后估值超人民币千亿元;旗下AION Y、AION S系列产品销量均超10万辆,稳居细分市场前列。
相较之下,造车新势力们面临的挑战不小。
2022年,理想汽车交付量13.32万辆,同比增长47.2%;蔚来汽车交付量12.25万辆,同比增长34%;小鹏汽车交付量12.08万辆,同比增长23%。
零跑汽车交付量大幅增长154.1%至11.12万辆。据悉,零跑汽车于2022年9月开始交付中大型智能轿车C01,C01率先搭载无电池包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为全球首款采用有关技术的量产车型。
造车新势力大比例研发支出不减
另一方面,汽车销量的提高也离不开研发方面的持续投入。
据时代周报统计,这12家汽车整车企业2022年在研发方面的平均费用达到57.38亿元。其中,研发费用超过100亿元的公司有2家。
其中,比亚迪研发费用居首,高达186.54亿元,占营收的4.4%;其后,蔚来研发费用位居第二,为108.36亿元,占营收的21.99%;东风集团以80.78亿元研发费用位居第三,占营收的8.72%。
据披露,比亚迪报告期内除了继续深化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研发外,还在光伏业务方面着力技术研发,以及在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方面加大核心技术研发。
值得注意的是,造车新势力们均保持大比例的研发费用支出。除蔚来外,小鹏汽车、理想汽车、零跑汽车的研发费用分别为52.15亿元、67.8亿元和14.11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19.42%、14.97%和11.39%。研发费用占总营收的比例不仅均超过11%,还明显高于国内老牌车企。
小鹏汽车在财报中表示,电动汽车行业正经历快速的科技变化,公司须于研发投入大量资源以引领技术进步,从而维持市场竞争力,预期将继续产生大量研发开支。
财报显示,理想汽车022年第三季度已启动建设功率半导体研发及生产基地,其将专注于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车规功率模块的自主研发及生产,该产品是公司自研800V高压电驱动系统的核心部件。
期末存货普遍增长
从2022年期末存货方面来看,这12家汽车整车企业中11家企业期末存货有所增加,理想汽车、蔚来、零跑汽车存货增幅位居前三,期末存货分别较期初增长320.58%、298.39%、133.51%,存货分别为68.05亿元、81.91亿元、17.49亿元。
财报披露,理想汽车期末存货中车辆制成品大幅增加至34.77亿元;考虑到目前及日后的销量预测以及新车型的市场需求超预期而计划逐步停产理想ONE,导致2022年确认计入销售成本的存货核销及存货购买承诺损失为111.2万元。
另一边,蔚来财报披露,由于现有ES8、ES6及EC6车型将切换至蔚来第二代技术平台,预计其产量和交付量将减少,造成相关的存货拨备、生产设施加速折旧及购买承诺损失,对2022年第四季度的汽车毛利率影响了6.7个百分点。
国盛证券发布研报称,蔚来近期将老款“866”车型进行促销清库,新款“866”车型目前仅发布ES8,将在6月开启交付,ES6预计将在4月发布,预计短期销量有一定压力。
此外,比亚迪的期末存货最大,达到791.07亿元,较期初增长82.46%;其后,北京汽车、长城汽车的期末存货均超过200亿元,分别为260.92亿元、223.75亿元,分别较期初增长23.42%、60.21%。
财报披露,比亚迪期内存货跌价准备/减值准备达到13.86亿元,其中库存商品跌价准备/减值准备10.02亿元;长城汽车期内存货跌价准备1.93亿元,其中产成品跌价准备5548.04万元。
华西证券近日发布研报指出,2021年内开始,全国市场乘用车库存总量呈上升趋势;2022年二季度,在政策支持、需求上行情况下行业主动加库;2022年三季度需求走弱,进入被动加库期,当前各家车企均面临一定库存压力。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