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起来了!科大讯飞将发布星火大模型,多家企业疯狂涌入大模型赛道为哪般?_每日播报

ChatGPT的火爆所引发的大模型热潮依然澎湃,如今比拼队伍中又要再添一员大军——科大讯飞(002230.SZ)。

日前,科大讯飞举办业绩说明会,对公司2022年及2023年第一季业绩情况进行了说明,并对5月6日即将发布的大模型进行了简单介绍。

年报显示,2022年,科大讯飞实现营业收入约188.2亿元,同比增长2.77%;归母净利润约5.61亿元,同比下降63.94%;扣非归母净利润4.18亿元,同比下降57.31%。


【资料图】

针对营收、毛利仅实现微增长,科大讯飞总裁吴晓如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由于社会经济的特殊环境,公司相关项目的实施、交付、验收等工作进度受到较大程度影响,也一定程度影响了收入的实现进度。尤其第四季度超过20个项目、超过30亿元合同延期,但相关项目并未取消。

“公司在2019年被列入‘美国实体清单’后,2022年10月7日被再次极限施压,从供应链到相关的合同签署需要调整的过程,也影响了当期订单签订的节奏。”吴晓如指出。

此外,科大讯飞持股的三人行、寒武纪、商汤等金融资产因股价波动导致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金额较上年同期减少约5.82亿元,影响了当期的净利润。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扣非净利润4.18亿元。公司毛利总额76.84亿元较上年增加了1.51亿元,但扣非净利润较上年减少了5.61亿元,主要原因是公司在教育、医疗等持续运营型根据地业务的合作平台拓展投入、新产品研发以及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和国产化适配等方向新增投入约8亿元。”科大讯飞在年报中称。

同时,科大讯飞还公布了2023年一季报,财报显示,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8.88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7.64%;归母净利润-5790万元,同比下降152.26%;扣非归母净利润-3.38亿元,同比下降331.82%。

“预计从二季度开始将会实现收入和毛利正向增长,并有信心实现全年高质量增长的目标。”科大讯飞在2023年一季报中称。

智慧教育业务仍是主赛道

科大讯飞成立于1999年,位于安徽省合肥市,2008年在深交所上市。

年报显示,公司主要业务包括智慧教育业务,智慧医疗业务,智慧城市业务,开放平台与消费者业务,以及运营商、智慧汽车、智慧金融等企业客户AI解决方案业务。

从营收来看,主赛道教育领域依然在公司营收中占据了较高比重,教育产品和服务实现营业收入约61.61亿元,同比增加2.56%,占营收比重的32.74%;教学业务实现营业收入约2.59亿元,同比增加15.4%,占营收比重的1.37%。

智慧城市业务方面,信息工程实现的营业收入约26.47亿元,同比下降7.15%,占营业收入的14.07%;数字政府行业应用的营业收入约10.74亿元,同比下降10.81%,占营业收入的5.71%;智慧政法行业应用实现的营业收入约7.24亿元,同比下降21.13%,占营业收入的3.85%。

开放者平台及消费者业务方面,开放平台实现的营业收入约27.81亿元,同比下降6.92%,占营业收入比重的14.78%;智能硬件实现的营业收入约13.22亿元,同比增长6.88%,占营业收入比重的7.02%;移动互联网产品及服务实现的营业收入约5.37亿元,同比增长16.12%,占营业收入比重的2.86%。

此外,科大讯飞运营商业务、智慧医疗业务、智慧汽车业务、智慧金融业务分别实现营收20.97亿元、4.67亿元、4.65亿元和2.3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0.53%、38.36%、3.37%和19.33%。

从毛利率来看,公司教育产品和服务的毛利率为49.39%,同比下降2.27%;开放平台的毛利率为28.23%,同比增长7.02%;信息工程的毛利率为23.08%,同比增长2.57%;运营商相关业务的毛利率为38.92%,同比下降8.12%。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2022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约6.31亿元,比上年减少29.37%。

研发方面,科大讯飞2022年研发投入33.55亿元,同比增加14.28%。

讯飞星火大模型将发布

眼下,大模型成为一条炙手可热的赛道,多家科技公司争相涌入,科大讯飞也不例外。

“面对认知智能技术阶跃带来的重大机遇,公司依托认知智能全国重点实验室的长期积累,于2022年12月15日启动了‘1+N 认知智能大模型专项攻关’,将于2023年5月6日正式发布讯飞星火大模型。”科大讯飞在2023年一季报中称。

据吴晓如介绍,该项目包含“1个通用大模型”加“N个方向”,目前“N个方向”第一步主要选择了教育、医疗、交互和办公领域。

(图源:科大讯飞业绩说明会截图)

“我们有信心在国内认知大模型中技术会处于领先,同时在教育、医疗这些行业中会率先深度地应用。”吴晓如表示,大模型将显著提升智医助理、智能客服、智慧家庭、智能汽车的人机交互体验,将实现英语听说、AI学习机、讯飞听见、办公硬件等内容生成及批改辅导产品功能跃升,将使因材施教解决方案、个性化学习手册、慢病管理等个性化服务更加精准。

“科大讯飞从技术层面来说,主要是在语音识别和图像识别有较强的技术积累。但是大模型需要庞大的数据和算力,而这两方面背后又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持,这恰恰是讯飞的不足。”4月25日,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目前国内已经推出了多个大模型,但效果普遍欠佳。科大讯飞推出的大模型实际效果如何,还有待观察。

如张孝荣所言,此前已有多家科技型企业相继推出大模型,还有不少企业宣布进军这一领域,吸引了外界广泛关注。

3月16日,百度(BIDU.NASDAQ,09888.HK)发布大语言模型“文心一言”;4月10日,商汤科技(00020.HK)发布“日日新”大模型体系;4月11日,阿里巴巴(BABA.NYSE,09988.HK)正式推出大模型产品“通义千问”。

张孝荣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国内生成式AI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少数几家企业或科研机构,基于自身原有算法结合国外开源技术进行研发;第二类是借助于国外开源算法模型进行训练,推出应用型产品;第三类则是大多数企业跟风蹭热点,没有实质性投入。

“因为生成式AI技术尚不成熟,无法大规模商业应用,企业跟风的主要目的大多是通过制造影响力,达到融资的目的。”张孝荣说道。

针对当前市场上的“大模型热潮”,张孝荣认为,大模型是AI技术发展的一个新思路,有了微软对OpenAI百亿美元投资的背书,或许会成为一个潮流。当前,企业加入这一赛道,则有望带来新的发展机会,不加入则有可能被时代淘汰,所以许多公司纷纷上马启动了大模型项目。

“但冷静来看,目前的火爆主要在舆论层面。一来是大模型不适合大多数企业,由于大模型门槛很高,只适合技术和资金充足的少数的巨头企业。二来是大模型技术成熟度有限,目前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不能大规模商业化应用,风险较大。”张孝荣表示。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