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收、净利双下滑,新标准下存货高企,中药配方颗粒龙头红日药业渡难关

中药配方颗粒龙头企业红日药业(300026.SZ),在2022年经历了一轮业绩起伏。

3月30日晚间,红日药业发布2022年业绩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6.5亿元,同比下降13.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24亿元,同比下降 9.19%。

分季度来看,红日药业在第二第三季度的营收出现小幅下滑,分别是15.79亿元、15.89亿元,而第一和第四季度则分别是17.32亿元、17.5亿元。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红日药业为中药配方颗粒领域的龙头之一,其业务布局可大致分为中药配方颗粒、成品药、医疗器械、原辅料、医疗健康服务和药械智慧供应链等。

从营收构成来看,红日药业在中药配方颗粒及饮片方面的营收达33.6亿元,占比最高,为50.52%;以血必净为代表的成品药的营收为13.61亿元,占比为20.47%,其中明星产品血必净的单品营收为8.17亿元,同比上一年增长31.21%,占比为12.28%。

中药配方颗粒相较于传统中药饮片,无需煎煮,直接冲泡服用即可,是经提取、浓缩、分离、干燥、制粒、包装等现代化制药技术制成的单味中药颗粒剂。万联证券研报表示,未来随着配方颗粒对中药饮片替代率的提升,2025年行业有望突破千亿规模。

图源:图虫创意

然而正是这一有望破千亿的中药配方颗粒,拖累了红日药业今年的业绩。

2021年2月,国家药监局等四部发布了《关于结束中药配方颗粒试点工作的公告》,并宣布于2021年11月1日起实施。中药配方颗粒试点结束后开始实施备案制,备案制意味着中药配方颗粒不能再按企业标准生产和销售,不具有国家药品标准或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标准的中药配方颗粒不得上市销售。

恰逢新旧标准转换期,中药配方颗粒这一细分领域迎来阵痛,一众中药配方颗粒企业均在2022年业绩折戟,同是龙头的中国中药,2022年股东应占溢利同比减少60.46%。

报告中,红日药业也表示,行业新政正式实施,处于新旧标准转换阶段,国家标准及省级标准正在逐步落地,医疗终端也因各生产单位在新旧标准转换阶段尚未实现全品种供应导致短期组方受限,需花费一定时间消化新标准颁布前的企业标准的产品储备,再叠加宏观环境影响给配方颗粒业务带来一定的压力。

这样的影响会持续多久?对此,红日药业在年报中表示,公司是全国首批试点生产中药配方颗粒的企业,在 2020 年就完成了中药材溯源体系的布局,相信随着全国中药配方颗粒标准体系的逐步完善和国家标准配方颗粒的推广,换挡提质,中药配方颗粒行业有望重新驶入快速发展通道。

时代周报记者针对这一问题联系了红日药业相关负责人,截止发稿未有回复。

然而新标准的实施仍然影响了红日药业的“出货”。时代周报记者翻阅年报发现,红日药业2022年末存货较年初增长69.70%,年报将其归因为原材料、自制半成品、库存商品增加所致。

而存货高企,也导致了经营性现金流与净利润之间的巨大差异。2022年,红日药业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7.45亿元,较上一年度的3.92亿元近乎翻倍,当期公司的净利润只有6.24亿元。

对此,红日药业在报告中表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存在重大差异,主要系公司业务规模扩大,资产的折旧摊销、以及存货库存相应增加的影响。

然而,除执行新标准带来的压力之外,重销售轻研发的问题也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报告显示,2022年红日药业的研发费用为2.37亿元,同比增长16.39%;同期,销售费用为23.3亿元,同比下降11.33%。虽然在2022年有意提高研发费用的同时降低销售费用,但即便如此,销售费用也几乎10倍于研发费用。

同时,2020年至今的三年来,该公司研发费用占营收的比重分别为3.93%、3.81%、5.03%,比重一直较低。对于药企而言,研发新产品永远是王道,而如此低的研发投入,也从一个侧面证实了其“重销售轻研发”的本质。

关键词: